一贝于海
发表于 2017-3-19 15:19
本帖最后由 一贝于海 于 2017-3-20 08:45 编辑
换一张背景,这颜色比较搭
一贝于海
发表于 2017-3-20 15:59
本帖最后由 一贝于海 于 2017-3-21 11:04 编辑
数日后。 黎华站在一艘福船的甲板上,凭舷而立。这时已近黄昏,四下里皆是茫茫大海,水雾氤氲,带着咸湿气息的海风扑面而来。日已将落,天上涌出灿灿的火烧云,将本是蔚蓝的海天施朱抹金,变得绚烂瑰丽,海面更是被染成紫金色,一艘艘福船上的风帆被染成片片深浅不一的琥珀,一如他变幻无方的双眸。 眼前虽有美景如斯,但他却是满腹愁绪。此时此刻,他不禁回忆起自己往返沧浪岛时迥异的情形:去时与方若绮比翼成双,鹣鲽情深,他们也曾坐在舱中揭窗,赏那海上落日,憧憬未来的幸福生活,却不意到底被那席若芸寻到岛上来,坏了两人的甜蜜时光。他不知该如何又不会破了自己的局,又能与那方若绮解释清楚,只得仓促之下迫了席若芸与他离岛。返程路上他又怨又恼又忧,对那席若芸更是一句话都懒得多讲,到了中土就远远撇开了她去,只奔去寻那高明权。 十年前席若芸与森枝母女远走海外,没了音讯,他在水深火热之中煎熬了多日,渐渐收了对生命的渴望,只觉得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心中只余了无尽的懊悔,对父亲无限的怨恨。也许自己十年期满,身死命丧,于父亲而言,痛惜的并不是失去了一个儿子,而只是入衡教秘道的希望彻底破灭了吧。他在总坛郁郁呆了一年有余,终于不想把余下来的时日耗在一处自己烦厌的地方,他决定离了那里,在一个衡教中人找不到他的地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他知道自己在世间还有一个亲人,那是他的同胞兄弟欧凯文,于是一路小心谨慎,不露行藏,来到嘉兴,却不意碰上了重伤的高明权。然后之后,他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心中只当黎华已死,他从此以后重生为银钩山庄的主人。要隐匿在世间不让别人发现,化身为一个本来就存在的人,难道有什么比它更好的办法么? 他并不觉得自己从衡教的教主变成了一个小小山庄的盗首,是一桩自甘下贱的事,正相反,他对自己这个新的身份是越用越快意——做一个傀儡教主,处处受制于别人又有什么意思?为人之子,他自问该做到的已经都做到了,到头来又落得如何?那人是自己的父亲,再对他怨望也是无用,唯一能表达自己不满的方式就是离了他去,反正烂摊子自有人去收拾,余下的时光里,求个难得的自在快活都来不及,还管那么多作甚! 于是他就兴致勃勃地做起了高明权,平服原家庄,笼络各路势力,身手不凡地去偷盗一单又一单的物事。没有谁能牵制他,所有的人所有的事他都胸有成竹地去应对安排,算无遗漏,他才算是走上了自己能独力掌控的人生之路。 对那个从未谋面的亲兄弟,他心里还是有几分好奇的,所以也曾自行去过归月山庄窥探过欧凯文几次。后来觉得自己的来历对凯文三言两语说不清也道不明,索性一切随缘,没有去搅扰弟弟,但着人每年递了五万两银子去归月山庄供凯文使费,算尽了一点做兄长的心意。 年年月月渐渐流逝而去,就仿似漏壶中的水滴滴点点,流淌殆尽。他的大限眼见着也将至了,但他觉得自己这一段时日也算过得舒心畅意,就算死了也没有多少遗憾了,可怎么会想到这个节骨眼上偏偏碰上了方若绮呢?
一贝于海
发表于 2017-3-20 15:59
本帖最后由 一贝于海 于 2017-3-21 11:36 编辑
背景乐:下文背景乐:http://music.163.com/#/song?id=414517
女人之于男人,是多么可爱可惜的存在。他对于莫筱筠的心意又如何不知,那女子秀雅婉慧,他也心中暗叹高明权那小子实在没有福气,不过这般女子,他也不想去兜揽,一则那是高明权心仪之人,二则自己也是短命之身,怎可贻误他人,所以他宁可去花柳之地放浪行乐,也不想招惹良家女子。那叶双成关古威一干人也在他面前明明晦晦地提了多少次立业也要成家类的言语,他都一笑置之,懒得作答。
可之于方若绮呢?
他对方若绮,心底真是十二分的抱愧。这女子因了关古威当初的一时意气,阴差阳错与自己结了缘,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黎华对自己也是百般懊恼:明知方若绮是如莫筱筠一般不可染指的存在,他怎么就越来越抑制不住自己,非要抛掉对她真实身份的认知,非要弃自己既定的法则于不顾,暗地里对她百般作弄撩拨,终于将她诱到手中。
无论她嗔怒还是喜笑,甚至是在那里装模作样,他都觉得瞧了大是有趣。他私底下也时时纠结于进退之间,所以当方若绮得了玉佩阿决定离去时,他未作出任何挽留之举,只望这女子就此离了他这个祸端,与灾殃擦身而过,以后过上无忧无虞的日子。就连她真的要走时他也不敢再与她相见,只怕自己又会变了心思,起心动念打她的主意。别离后如是空落落地过了几日,他就觉得时日之于自己是如何的漫长,心中有多少懊悔怎么就那般轻易地放走了她。待他得了那方若绮落在扫风堂手中的讯息,他又是如何迫不及待奔了去,费心设法,和那钱永富调停周旋,总算把那妮子捞了回来。他到底是忐忑着逼着她表白了,可千里的征途只余了那关键一步踏不到终点上去,他内心又交战起来了,所以就又作出一副模棱两可的样子,轻轻把自己该表的态拂了过去,惹得她怨念不已。黎华呀黎华,这世间还寻得出如你这般可恶的男子么?
待他终于又从原少纬手中寻回了方若绮,这般如虎逐鹿,几个回合下来,他终于定了心意,怎么也不肯对她撒手了,千般计较,百般盘算,就硬生生逼得那高明权从了他的意愿,在他往生之后如他一般做方若绮的丈夫。高明权盲了双眼的确可惜,但他黎华还有其他什么法子既娶了方若绮又能保全她下半世的生活?更何况那女子本来也真不该嫁了他这个仇敌之子。只要一直让她以为自己的丈夫是高明权而不是黎华,这个局设下来也未必不可万全。高明权那小子残疾了也对莫筱筠绝了念想,给他一个死心塌地的方若绮不也是圆满了么?世上之事,十有八九难得如意,高方结缘虽然有遗憾之处,但利弊相权,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些念想在今日的黎华看来,皆是自我催眠自我欺骗之语,编织出这般冠冕堂皇的理由,所起的作用就是让自己昧着良心,大着胆子为恶作孽。他到底是个贪心之人:不贪心的话不会听从太白星主收了荧惑星主的功力,不贪心的话不会在余生之中借着高明权的身份在江浙兴风作浪,不贪心的话不会霸着方若绮不放,拖着她和自己一起望地狱里沦陷。这世界上能让他贪的东西已经不多,所以他贪起来比任何人都要执念任性,不管不顾。他在沧浪岛上终于得偿所愿,感慨老天待自己不薄,临了还能送来一个方若绮,暗地里叹了多少次惭愧,多少次夫复何求,所以肉身在逐渐崩溃之中,他依然与如花美眷逍遥快活,根本就置生死于度外。却不料到底在有生之年,报应现前。他匆匆拉了席若芸弃岛而去,独留了方若绮一人在那里戚戚惶惶,有多少不舍愧疚,他也只能淤堵于心,咬牙闭眼,做出了绝情之事,将她抛在身后。他教高明权现身,好歹稳住了方若绮,却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纸里到底包不住火,自以为固若金汤的秘密,没隔多少时日就被莫家父女识破,最后更是发展到高明权不得不对方若绮吐露了真情。他黎华精心布下的局,三旬两月之间就大白于天下。
一贝于海
发表于 2017-3-20 16:00
本帖最后由 一贝于海 于 2017-3-21 11:06 编辑
黎华自认他在意之事,都能殚精竭虑,做到最好,却没想到造化所弄,自己暗地里欠下的笔笔孽债最终都现于人前,直指自身。他心中惶粟不已,只能喟叹做人果然不能动贪念,但他接下来又能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偿还?他又放心不下方若绮和银钩山庄,所以只能故技重施,扮作他人的模样,尽自己所能,先去平服银钩山庄的危局。 可方若绮的危局,他又能如何去平复?他有段时日甚是恼恨那高明权没有手段稳住自己弃下的烂摊子,枉费了他多日来的一番心意,但事已至此,再怨也是无用。高明权也有他的一番道理,毕竟都是黎华为恶在先,他高明权尽了自己所能也掩盖不了,难道就活该为他黎华所为担全责么? 更不堪的是那日他扮了女人模样,赶去长浜营救方若绮,结果才发现中了温宁海的算计。耳中所闻,是温宁海的质问;眼中所见,是方若绮的哭泣,他觉得自己心都要碎了,可表面上依然是冷冷相对,不肯承认自己的身份。与其说最后他是不顾而去,倒不如说他是落荒而逃更贴切一些。黎华恨死了自己,也恨死了这无常的命运,他觉得自己聪明一世其实真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虽然他已经一败涂地,但他的自尊不允许他放下身段来面对这不堪的一切,他宁可骄傲地死去,也不愿低下头来面对众人的责难。黎华呀黎华,这世间还寻得出如你这般可恨的男子么? 最让他不愿看到的,是接下来的反转。本来自己是在黄泉路上走的人了,却硬生生让席方二女给拖了回去,最后奄奄待毙的人却变成了方若绮。俞方两家前世到底是结了什么怨,爹爹杀了她全家不算,他黎华还要补上来将她也害死?那女子目下落在自己父亲的手中,生死不知。黎华是跋涉千山万水,都决意要去找回她来的,但方若绮果真活得过来,又会如何面对他黎华呢? 想到此处,黎华只觉得头脑又开始发胀。他倚在舷上揉了揉自己的眉额,盯着船下的海浪发了一会儿怔:“若绮,你现在怎样了?但愿我赶到后,见到的不是你的坟墓!”
暮色渐重,天地晦暗,残阳拼着最后一丝气力在天际燃烧着,渐渐没入如血的海洋之中。
一贝于海
发表于 2017-4-4 15:31
四月梨花季,上几张梨花图~~
Linsra
发表于 2017-4-19 04:07
來了,
但積分還不夠,先來水幾帖
一贝于海
发表于 2017-4-19 09:26
多签到几天也可以到的
一贝于海
发表于 2017-5-6 16:08
本帖最后由 一贝于海 于 2017-5-21 21:55 编辑
这一日。
这支船队依然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上航行,共有八艘福船,皆是五百料大小。所谓“福船”,就是指福建沿海所造的木帆船,早在宋代,福船便以“海舟以福建为上”而著称于世。它以尖底造型、小方头阔尾营、多水密隔舱为主要特点,船体规模大而结构坚固,容量多且善于装载,稳性好并抗风力强,吃水深适于远洋。茫茫沧海,虽为天堑,但因了它的存在,人们才得以跳出陆地之外,寻觅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来。经过宋元至明前叶的逐步发展,福船成为中国古代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帆船。
那日黎华依约见了之江行的掌柜,被引上一叶小舟。原来这支船队是一晋商所雇,沿着福建江浙采买各类货物,运往北方贩售。因了船体巨大,无法驶入内河,所以只能泊在宽阔之处,等稍小的船只将货物运来,再装船起锚,望大海而去。黎华弃了小舟,登上这艘晋商的福船,到了近钱江出海口的一个码头,才知所乘的商船在此地还要与其他几艘商船会和,望北而行。待到诸船会齐,黎华方知这晋商一趟买卖下来的手笔,的确不小。
这晋商发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代,晋南就开始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活动。但其兴盛繁荣,还是要算明清两朝。晋商与潮、徽二商,并称中国历史“三大商帮”,雄踞中华,至今日都饮誉欧亚。太史公《史记•货殖列传序》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由利所驱,是明清晋商及其子弟鏖战于商场的精神动力。
在封建社会中,传统的观念是重儒轻商,故四民中以士为一等,商为末等。但明清山西商人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商和士农工是同等重要的事业,都是本业,同样要敬。晋人摒弃旧俗,褒商扬贾,以经商为荣。那山西子弟,多商业才俊,家族中的佼佼者皆投身商海,对于读书求功名,反倒不像两湖苏浙等为代表的地方热衷;事业不成,是连妻子都不娶不生的。清人纪晓岚也曾说过:“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可见山西人的确是把经商当做终其一生的大业来对待。
一贝于海
发表于 2017-5-6 16:09
本帖最后由 一贝于海 于 2017-5-21 21:55 编辑
早在明初洪武年间,为了防卫瓦剌和鞑靼对中原的袭扰,明政府设立“九边”进行防御。由于九边距离帝国的统治中心遥远,后勤补给困难重重,为了减少这种负担,朱元璋于洪武三年,与山西商人达成了一个协议,山西商人向大同、居庸关等几大边关要塞输送粮食,作为补偿,山西商人获得了合法贩卖“官盐”的资格。运多少粮食给多少盐引(贩卖官盐的凭证),然后拿这个盐引到盐场去领盐、去销售,商人赚的是差价,是为“开中制”。山西人商人不仅获得了河东盐池的盐引,也迅速的垄断了两淮的盐引。而明帝国虽然节约了每年九边的500万石的后勤供给,却也损失了大规模的盐税,在更大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明人宋应星《野议•盐政议》称:“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只以百万输帑,而以三百万充无妄费,公私俱足,波及僧、道、丐、佣、桥梁、楼宇,当余五百万,各商肥家润身,使之不尽,而用之不竭。至今可想见其盛也。”
于是晋商由开中制中获了巨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又得本地矿业资源和手工业发达的助力,逐步走向辉煌。明清两代,晋商已经遍及全国各地,北京城曾流行这么一句话:“京师大贾数晋人”。明末清初,晋商就已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南抵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坂、神户、长崎、仁川,西至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有些商人甚至能用多种语言同北方少数民族和俄国人对答如流。可以说,从蒙古草原上的骆驼商队,到吴淞口正在出海的商船,都有山西人在计价核算,从呼伦贝尔的醋味,到贵州茅台的酒香,都有山西人在酿造叫卖。
福船两端,两抱隆起,船尾设一两层的船楼,顶上还有一方站台,设一鼓一灯,白昼黑夜,皆可传递指令。第二层楼上舱中,数扇镂空的玲珑木门大开,房内设一榆木大圆桌,黎华正与一微胖黝黑的中年男子相坐叙话,桌上设一乌金石八卦朱印阴阳方茶盘,上面托着一个蟹黄泥的松针紫砂石瓢壶,还有几个蟹黄泥的莲花品茗杯。
这中年男子一身赭色的粗棉布长袍,一脸络腮胡子,阔口大耳,却生了一双亮晶晶的小眼睛,虽然其貌不扬,但能于不动声色之间,精明地从你的面容透视到你的内心。他虽然面相有些粗犷之感,但时时对你谦和地微笑,与他坐在一起攀谈了一阵,就让你不知不觉间,认为他已经和你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这人姓亢名辛珲,乃是山西平阳府亢家的支脉子弟。这亢家于明弘治五年开始由平阳往扬州转移,在明清两朝,皆是通过政府把持盐业专卖,获取丰利,成为巨富,在两淮盐商中,还有“南安北亢”之说,近人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卷三“富室”称:“康熙时,平阳亢氏、泰兴季氏,皆富可敌国,享用奢靡,埒于王侯。”其次亢氏亦在京畿要地成为资本最大、规模最大的米粮商,在原籍平阳府,亢家“仓廪多至数千”,世有俗谚相传:“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亢家的财富,至少在千万两白银以上。此外明末土地私有,蔚然成风,王侯公卿,将相大臣争着兼并掠夺土地,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简直成了形同虚设的笑话。那手中掌持大量资本的富商大贾自然也不甘落后,这亢家传说买卖土地不用尺子去量,而用马鞭,让人骑到马上,东家拿马鞭在马屁股上抽一鞭,直到马跑到停下来为止。亢家买卖土地的单位是鞭,可见其手中的土地有多大。连后世乾隆皇帝也曾叹道:“朕向以为天下之富,无过鹾商;今闻亢氏,则犹小巫之见大巫也!”
一贝于海
发表于 2017-5-25 23:19
亢黎二人所坐的圆桌下,还置了一个茶桶,桌上的茶盘有一导流管引入桶内,盘中的剩水就这样汩汩流入茶桶,那桶上还置了一个隔架,上面已堆满了茶渣。 黎华颇有兴味地瞧着亢辛珲的动作,只见他将茶壶置了一半的茶叶,用沸水冲洗了一遍,就将头茶倒掉,随即再注入新水,闭了壶盖又淋下沸水烫壶,焗泡了片刻,就将茶壶举起来,把茶水倒入一边置了茶网的公道杯中,然后摘了茶网,将茶汤分入几个莲花小杯,才请黎华取杯品茶。 黎华见那茶叶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间即感到馥郁似兰,香高持久,出的茶汤色橙黄明亮,就知道是品质绝佳的好茶。他将小杯中的香汤吸尽饮下,深呼出一口气,只觉得醇厚爽口,回甘无穷,还有幽幽的花果之香从鼻端透出,不禁赞道:“好茶!这几番尝下来,还是这一泡的茶叶最佳!” 亢辛珲听了他的赞语,心中极是得意,笑道:“黎公子果然是懂茶之人,适才鄙人的几泡茶,皆是武夷名枞。最后这一泡茶叶就是正岩大红袍。” 黎华点了点头,他素知这大红袍乃是武夷四大名枞之首,心中暗叹果然名不虚传。又赞了几句,方笑道:“亢老板,这茶是好茶,不过你这冲泡的功夫,却不是正宗的功夫啊!” 亢辛珲才笑道:“这闽粤的功夫茶,冲泡起来若要讲究呢,我这船里的器具实在寒碜,这茶盘茶壶都不是正选的茶具,烧用的水和木炭都不合要求。最后这一道分茶呢,就是举着茶壶在几个杯子上打圈式地倒,又叫‘关公巡城’,手慢一点就挨了烫,洒了茶;快慢不匀呢,几个杯子里的茶汤就分得浓淡不一。鄙人练不出这样的功夫,才只好求助于公道杯。哈哈,虽然茶器是杂的,冲泡的功夫也不到家,但这茶叶和泡茶人的心意是实在的,黎公子瞧在这份儿上,就请多包涵老亢的粗鄙罢!” 黎华不禁哈哈笑了起来,连声道惭愧:“亢老板的茶的确是心真意切的好茶!这样的茶叶明明可以多泡上几次,您两泡就弃了去,这样的盛意,在下实在受之惶恐。” 亢辛珲笑道:“黎公子不必拘礼。老亢今番只与公子品香论茶,两泡已是多余了。如果一定要尽香换茶,只怕香还没领略出几样,你我的肚子就饱了,恐怕连午饭都吃不下去。以后黎公子在外面说老亢的船只管茶不管饭,不笑死了人么?哈哈,再来一杯吧!” 黎华禁不住又笑了起来。他觉得这亢辛珲虽然是个腰缠万贯的大老板,实际上却是平易近人,谈吐颇有风趣,两个人几日相处下来,倒是颇为投洽。 黎华与亢辛珲说笑了一阵,往窗外望去,只见茫茫大海,依然是迷雾蒸腾,能见度不高。海风甚劲,船尾的一方彩色令旗蓝面红遍,迎风飘动,猎猎有声。上面四个耀眼的金字,正是“石井郑氏”。 黎华对这令旗并不陌生,知道它正是由时任五虎游击将军的郑芝龙所发。亢辛珲的八艘商船皆缴纳了费用,插了郑氏令旗,所以一路从福建行出果然海晏风平,没有遭遇什么劫难,心中不由得暗叹这郑氏王国的能量之大,于是就问那亢辛珲道:“亢老板,我们的船还要多少时日可到登州呢?” 亢辛珲道:“黎公子,现在我们的船队还没有走出东海,要到渤海湾也要二十来天以后。我知道你恨不得要飞过去,但老亢实在没法给船变出翅膀来。我看你呀,还是干脆在这里吃吃喝喝睡睡,无聊就和老亢多泡泡茶,过一段神仙日子。嘿嘿,只怕到了登州啊,你我想这么自在也难咯!” 黎华问道:“这船也走了近十来天了,还没有行出东海么?” 亢辛珲笑道:“我们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往年行船,我们还惧怕遇上海盗,不过现在郑家势力已经把李魁奇和刘香都灭了,连荷兰红毛鬼都服了他们。零零碎碎的一些小海盗看到郑家的令旗都不敢来。只要在东海没有被徐世杰盯上,出了东海就真的太平啦!” 黎华点了点头,并不多言。徐世杰是近年来在东海又出现的一股海盗势力,在海上劫掠,行踪诡秘,来去如风,其老巢究竟在何处一直以来是个迷。当初郑芝龙与李魁奇刘香诸势力在东南沿海苦斗,一时无暇北顾,这徐世杰就渐渐混得声势壮大了起来。一年前黎华携了方若绮出走海外,也颇忌惮这群新起的海盗,所以就避走东南,选了南海海域的沧浪岛定居。所以黎华得了郑氏的令旗的护佑,迁移了多少船的物事宝贝去,到底还是平安顺利,没有遇上海盗滋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