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4月1日
再待到4月1日,就是两周年了。时间过得很快,他离去的消息仿佛还笼罩着我们,抬抬头,看不到以往的千万灿烂。我不是个追星的人,十多年前早已知道这样一个人物,但却是在香港四大天王之外的,除此以外并无太多了解。慢慢过了十几岁的年纪,20岁的生日都已在很久以前了,这个名字依然不时为人们提起,像星星一样在艺坛闪耀着,像固不可摧的山一样屹立着,是一个神话,是那个圈子里的极品。
知道那个消息的时候正是非典肆虐,2号的时候以前的同学在qq上告诉了我这个消息,她说“张国荣死了”。第一反应是不可相信,为什么呢?多少年来一直都听着他的名字,从懵懂到多愁善感,到愤怒,到后来的平静,他就好像一个背景一样存在在那里,从未想过他会不在,可宇宙都没有永动机的是不是?他又有什么理由总存在在我们的生活里呢?我隐约感到他的去世不只是一个明星、一个生命或者一个精神支柱的存在,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我要和青春年少说再见了。
真的有些讽刺意味,不知是他故意挑的这么一个日期还是正好在这天他做出这个决定。人们都说,他和人们开了个笑不出来的玩笑。我说,生活是不是借此嘲笑我们,你们谁是愚人?恰好在2003年的2月,一个电视台重播过《我爱我家》,媛媛崇拜张国荣,对着墙上贴的大海报说“我爱他”,可就在一个多月后偶像从墙上走了下来,走出这个的世界。得知消息的晚上,我守在收音机旁听着广播,广播里肯定会有他的怀念专辑的。果真,我曾经那么熟悉的声音都做了怀念节目,两个频道,我做了随录,只可惜其中一个是用复读机录的,后来再听时效果很差。“有一天你会知道,人生没有我并不会不同……”听到这一句让我一颤,似是故去的人回到灵堂为自己唱出的句点,又似生前早已预知。你真的对自己无能为力。
好吧,从此也就去了。我们这一代的生活也要改换了颜色,并非变得黯淡或者从此再无生机,一切都和以前一样,只是性质不再相同。我想起95年邓丽君去世时我的老师的反应,瞬间理解了她当时的心情。或许你看到这些话时会有别的感觉,或许你会不明白,或许你也在为你的原因而伤悼他的离去,但和我同龄的人,我们都知道,青春真的一去不复返了……除了缅怀,你别无选择。 我一直想为他写一篇文章,算是……悼文吗?还是追思?
快两年了,每一次提起笔,每一次对着空白的纸张发呆。
每当这时,就感觉很痛苦,不是因为死亡,而是真的怎么就写不出来?一个字、一句话,我明明有很多东西想倾诉,明明就构思好了该怎么写,就是表达不出来。
同学前段时间去看了齐豫的演唱会,回来后兴奋地告诉我“想为齐豫写篇文章”,我告诉她,我很早就想为他写了,真是应该算是“很早”的时候——早到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只是我写不出来。以前是因为怕自己文笔不好,现在却是难以表达。同学很认真地告诉我,你可以给他写信,写上“哥哥”,自然会有话想说。
会吗?我很怀疑,如果真的能表达,恐怕早就写了吧!自己的文章,早就淹没在网络中铺天盖地的纪念文章中了。
梅艳芳去世的第二天,赶了篇稿子出来。不想表达对她的不敬,只是真的觉得:他和她,在我心里的地位是如此的悬殊。有些东西,越是珍贵,越是不忍碰触。
能轻易说出“我要”的话,可能因为那个并不是自己真正在乎的。
真正在乎的,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无奈,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伤痛!
往往最为珍惜,最为沉重的东西,会被自己的心牢牢的裹住,有时甚至连自己都不敢肯定自己是否还记得他。其实他从来没有离开,他在你的心了生根发芽开出了另一种鲜艳的花朵!只是你是否能感觉到他在你心里依然是那么的生动鲜明。
梅艳芳在生前的演唱会上说过这么一段话:不知道当我离开这个舞台`离开娱乐圈的时候还会有多少人记得曾经有一个人站在这里为大家唱歌,我不知道,也不能确定......
现在我想她可以知道,也可以确定了。
或许我们可以同样的告诉自己:哥哥走了,他去了另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继续他所钟爱的事业,过着他所希望的生活。
有的事的确需要谎言来圆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