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唯有“岁月”的变迁才是真正的“神偷”(抛砖引玉 有剧透 未看者慎入!)
其实,去看《岁月神偷》之前心里是有点纠结的,一是朋友说很好看,我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二是金像奖上非常希望王学圻大叔能夺得最佳男主角,结果却被任达华拿了。看完该剧后已无所谓是王学圻还是任达华拿了,都是演的很好的父亲!果然,我对催泪的片子毫无抵抗力……
虽然贫苦一家充满斗志的生活,家里有人患了血癌这样雪上加霜的桥段真的不算新,但电影却演得十分之淳朴,剧里无论是罗家人,还是那些街坊邻居,感情都来得自然而又真挚,所以桥段不怕旧,再一次被击中了泪腺。
很神奇的是,片子展现的是六十年代的香港,却让我一个生活在内地的八十年代的人觉得挺有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的,让我看完了很怀旧,很想家……也许无论是在哪里,无论是哪种意识形态,普通人的家,普通人的生活其实都是普普通通的。
片子拍得很漂亮,那种旧旧的色调,真是很得我这种喜欢怀旧的人的欢心,再配上那些虽然不认识但觉得很熟悉的英文经典老歌,看得人心里直荡漾。虽然怀旧的颜色是有点黯淡,但影片很多时候又用了明媚的色彩,比如开得很美的花,比如很绿的树叶,让人的心情莫名的好,特别是一阵阵的难过的时候。
剧中罗家一家四口的塑造真的是非常成功的,最喜欢的是罗妈妈,君如姐演得真好,把一个虽然市侩但坚强乐观的小市民女子演得入木三分,她挂在嘴上的“一步难,一步佳”精神,真的很打动人;任达华的罗爸爸就像全天下很多爸爸一样,也许没有什么文化,也许脾气有那么点暴躁,但有担当,有责任感,而且还会将最最温柔的那面留给自己的老婆,看着他们夫妻偶然间的那种甜蜜的对望,觉得只要跟彼此生活在一起,什么苦都值得了。
而哥哥的演员拿了这次金像奖的最佳新人奖,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弟弟的表演更为出色。哥哥的角色其实是个挺完美的塑造,即使偶尔有点叛逆,对于弟弟来说,都近乎是个完美的存在,本来我对这样的角色一向都不算很感冒,尤其是他跟芳菲的恋爱系,拍得很纯,但我一直觉得有点小朋友扮家家的感觉,也许是我心态老了。在我看来,弟弟虽然调皮,但十分之可爱,从小孩的眼里看世界,让我尤其怀念逝去的童年,而小演员的演出十分之到位,让我根本不会觉得他是在演,只是觉得他就是在表现他的生活。反正我觉得就演技而已,弟弟真的更胜一筹!
当然,这部戏里面很多镜头并不多的配角们都是些老戏骨,虽然我未必叫得出名字,但他们演得真的很好,街坊邻居,家长里短,让人深深感到草根们的乐观积极的生活以及无处不在的真情。
电影中比较出人意料的一点是,当年香港的他们居然去了北京给哥哥看病,北京的医生说这个病他们治不了,让他们把钱拿回去。回到香港住院的哥哥,哪怕要护士倒一杯水,都要给小费……我不由得想到了现在,现在的香港的医院肯定不会像电影里面演的那样,但我们现时的医生们的医德,有时候真让人情何以堪啊?
唯有岁月的变迁才是真正的“神偷”,让我们跟着六十年代的香港人民,在最美的港产片中,怀一把旧吧……
啰啰嗦嗦也写了不少,其实我是最不会写影评的,十分之不专业,完全从自己的喜好入手,以看得舒服为标准,也不太了解香港的那个大背景,所以随便给文艺狗抛个砖,后面跟帖的,别砸啊,要砸也不许砸脸! 我已经勾搭老大了,回头老大看完就催她来写后后后
在影院很少看到飙泪,因为很多好片都没引进【喂
但这次真是哭了好几次,第一次就是挂十号风球,全家人在暴风中苦苦支撑,爸妈拼命保住房顶的那场戏。不是觉得惨,而是感动。
看完回想一下,其实是喜欢前半段的。最喜欢开篇,人物登场都是个性鲜明,不失诙谐。尤其街坊们一起在小巷里晚饭的那场,实在太有旧日时光的亲厚感——哪像现在,隔壁住的姓甚名谁都没人知道。
很多细节都很有感觉,譬如大大的玻璃罐,装着零食,用红漆写着“一毫子”。似曾相识,虽然计价单位不同。
喜欢吴君如和任达华演的中年夫妻的恩爱。不张扬,老火汤,很温暖。眼神,笑容,都很有戏。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给你看。所以先写哥哥,如何青春帅气,聪明勤奋外加运动超能。再让他以一种最无力的方式死给你看。
好吧,那只是旧日的香港,又不是你我的家乡。但……不知怎的,会让人想起自己的旧时岁月。 发现我答应了doggie的还没写……不过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等我什么时候有空重温一下再说。。。
页:
[1]